專題背景: 干燥,是紅木家具制作中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木材干燥處理的優(yōu)劣,將會直接影響紅木家具成品的質量。因此,干燥也成為了評估紅木家具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。 2012年,在紅木行業(yè)媒體上,小編注意到這樣一個名詞——“蠟煮木材干燥技術”。伴隨著這個詞語所出現(xiàn)的,是“這種干燥技術能夠解決目前紅木家具開裂、形變等問題”,并能夠實現(xiàn)“紅木家具的完美收縫”。 在眾多公開活動中,業(yè)內的專家學者們都多次呼吁紅木企業(yè)要做好干燥處理,但到目前為止,仍有許多紅木企業(yè)未進行這道工序。那么,“蠟煮木材干燥技術”的出現(xiàn),是否會對行業(yè)的干燥問題有積極的促進呢?這種技術是否真能達到更好的干燥效果呢?它在未來能否得到普及呢?本期專題,來看看業(yè)內專家、企業(yè)們的觀點。 一、簡介 蠟煮木材,就是在制作家具的過程中,把蠟放在特定的容器中,將蠟煮溶,并保持一定的溫度,將開料之后的木材或毛坯家具浸入處于熔融狀態(tài)的蠟中,使其完全浸泡在蠟液里熬煮。 中國的用蠟歷史有長達三千年余年之久,早在西晉時期,就出現(xiàn)了蠟工藝品、蠟封、蠟拋等應用。據(jù)了解,用蠟處理家具在我國的家具制作中,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,煮蠟工藝大概起源于中國的明式家具。 二、干燥原理 對于紅木木材的干燥處理,有物理干燥法和化學干燥法,自然干燥法、老式的烘干窯,都是通過木材的物理特性,靠調節(jié)溫度來改變木材中所含的水分。蠟煮木材干燥技術,利用的是化學干燥,指利用有機或者無機化合物溶液或蒸汽化做干燥介質,加熱和干燥木材。木材在蠟液這種憎水性溶液中熬煮,由于石蠟液體的沸點比水的沸點高,木材可在高于100℃的溶液中加熱,并在沸騰的狀況下快速干燥。這種干燥方法可降低木材的吸溫性,增強木材防腐性。 三、使用說明 首先,在熬煮的過程中,要控制好溫度。古法有用明火來燒蠟而沒有把控好溫度致使木材變形或爆裂的教訓; 其次,據(jù)相關資料說明,水分含量在8%~12%的木材做成的紅木家具才不容易變形和撐裂,要使木材干燥達到好的效果,可能要輔以其他干燥措施; 第三,蠟煮后的木材容易打滑、傷手,加工修理的難度加大,會增加后期處理家具的難度; 第四,經過蠟煮加工過的紅木,表面看上去也可能有不完美,如酸枝木經過蠟煮,其自然紋理可能不明顯; 最后,據(jù)資料記載,一些行業(yè)專用的蠟,不僅僅可以起到干燥的作用,同時還有養(yǎng)護的功效。如在關于蜂蠟的解讀文章里介紹到“蜂蠟所含脂類中的軟脂酸蜂花酯(Myricyl palmitate,約占80%,是蜂蠟主要成分)對木材纖維有緊固作用,芳香性有色物質蟲蠟素(Cer olein)和揮發(fā)油對木材有養(yǎng)護作用!
|